习近平总书记在开班式上深刻阐述了5个问题,分别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正确把握社会主要矛盾和中心任务、重视战略策略问题、永葆党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本色、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这些阐述构成习近平“新年第一课”的主体脉络。
一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明确指出:“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在这次专题研讨班上,习近平进一步作出阐释: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行,就在于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并用以指导实践。
层层递进的逻辑,揭示出一个道理:马克思主义能不能在实践中发挥作用,关键在于能否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这涉及两层含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马克思主义时代化,两者目的都是为了指导实践。
虽然马克思、恩格斯曾对未来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过程、发展方向等作过科学预测和设想,但这并不意味着马克思主义就是一成不变的。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充分证明,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是教条,而是行动指南,必须随着实践的变化而发展。正如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指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必须中国化才能落地生根、本土化才能深入人心”。
怎样做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中国化”“本土化”?习近平提到“两个结合”,即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两个结合”体现的正是理论创新的巨大勇气。
当前,中国面临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矛盾风险挑战之多、治国理政考验之大前所未有,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刻变化前所未有。可以说,时代变化已经远远超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当时的想象。面对快速变化的世界和中国,如果墨守成规、思想僵化,没有理论创新的勇气,不能科学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不仅党和国家事业无法继续前进,马克思主义也会失去生命力、说服力。
只有发展马克思主义,才能坚持马克思主义,这是历史的辩证法。
二
在此次专题研讨班上,习近平用了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之“矢”去射新时代中国之“的”。那么,怎样准确找到新时代中国之“的”呢?
马克思主义理论有一个重要观点,就是要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对一个政党和国家来说,事业能不能沿着正确方向前进,取决于能否准确认识和把握社会主要矛盾、确定中心任务。换句话说,抓住了社会主要矛盾,准确判断中心任务,工作方能分清主次、有所侧重,从而更加“有的放矢”。
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始终在发展变化。例如,改革开放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解决这个主要矛盾是当时的中心任务。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习近平指出,什么时候社会主要矛盾和中心任务判断准确,党和人民事业就顺利发展,否则党和人民事业就会遭受挫折。他强调要有“全局观”,对各种矛盾做到了然于胸,同时又要紧紧围绕主要矛盾和中心任务,优先解决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以此带动其他矛盾的解决。
当然,解决矛盾问题,要讲究战略策略。一般来说,战略是从全局、长远、大势上作出判断和决策,策略是在战略指导下为战略服务的,二者辩证统一,但战略是根本。
习近平在专题研讨班上强调,党中央作出的战略决策必须无条件执行,确保不偏向、不变通、不走样。
三
中国共产党历史这么长、规模这么大、执政这么久,如何跳出治乱兴衰的历史周期率?
上世纪40年代,毛泽东在延安的窑洞里给出答案:“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经过百年奋斗特别是十八大以来新的实践,中国共产党又给出了第二个答案——自我革命。
自我革命的关键,是要有正视问题的自觉和刀刃向内的勇气。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以前所未有的勇气和定力全面从严治党,打出一套自我革命的“组合拳”,坚定不移“打虎”“拍蝇”“猎狐”。如今,反腐败斗争取得了压倒性胜利并全面巩固。
不过,也有人觉得,全面从严治党是不是已经严到位、严到底了?是不是可以松一松、缓一缓了?对此,习近平态度坚决地指出,全党同志要永葆自我革命精神,增强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的政治自觉,决不能滋生已经严到位的厌倦情绪。此次专题研讨班上,习近平再次面向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强调,不论谁在党纪国法上出问题,党纪国法决不饶恕。
为什么中国共产党敢于自我革命?因为“党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从来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任何权势团体、任何特权阶层的利益”。坦坦荡荡,大公无私,才有自我革命的动力和勇气,这也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