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20年9月9日,第36个教师节前夕,上海交通大学举办2020年教师节表彰大会。网络信息中心数据业务部架构师王罡,以优良的管理服务工作支撑和促进学校信息化建设发展,荣获管理服务工作校级最高荣誉“管理服务奖”一等奖。以下为王罡老师个人工作事迹。
对于交大人而言, “一门式服务”这个名字,早已耳熟能详。校园卡申请、在职(收入)证明、智能转账……它秉持业务办理“只进一个门”、“只填一张表”、“不限时间、不限地点”的原则,力争将方便带给师生,将时间还给每个交大人。
相比于“一门式服务”,“王罡”这个名字,熟知的人稍显寥寥。这位“一门式服务”平台负责人、设计者和建设者,多年来默默坚守,以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维护系统安全稳定,以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推动新平台建设发展,用真心与担当演绎服务之美。
搞信息化建设,他是专业的
2011年,王罡入职上海交通大学网络信息中心。这位93级交大本科生,在阔别母校18年后,再次投入她的怀抱,投身于新一代流程平台的研发中,投身于学校信息化领域的建设上。
和大多数高校一样,交大的信息化进程也是从各领域的管理信息系统起步,经过多年建设基本实现了学校管理的全覆盖,但系统分散繁杂、使用体验迥异、师生们为了办理一件业务往往需登录不同系统等困扰,也随之产生。为解决这个问题,王罡提出“服务和管理分离”的理念——
服务统一,建设校级服务平台面向普通师生,实现统一的入口、一致的体验;
管理多样,建设各自的管理信息系统满足各领域个性化数据管理需求和统计分析需求。
基于这一理念,网络信息中心启动了校级流程服务平台的建设,也就是支撑今天“一门式服务”运行的核心基础设施。
流程服务在当时尚属新鲜事物:买,没有成熟可用的产品;学,高校中并无可借鉴参考的案例。核心基础设施自主建设是网络信息中心的一贯特色,但流程服务平台的建设难度和复杂度远超以往。所见即所得的表单设计和处理引擎、可视化的流程设计工具、高效灵活的流程运转引擎,一项项难题摆在面前;移动化支持、国际化支持、并行化支持、数据交互支持,一个个方案需要确定。但王罡没有退缩,凭借多年开发一线的工作经验,他带领团队经过无数次讨论、开发、测试、改进,为把平台建设为校内最高质量的信息系统,投入了全部力量。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3年,平台初见雏形;2015年,集成开发、测试、运行于一体的新版平台全新上线;2016年,平台支撑下的学校“一门式服务”正式上线,当年实现99项业务一门式办理,服务领域12个,服务人次超过27万,领先上海市“一网通办”两年实现平台化。
推进流程应用,他是坚定的
努力推动流程服务平台建设的同时,王罡也在全力推进流程应用建设。他深知仅建设一个强大的平台远远不够,更重要的是与学校管理相结合,让新技术落地,使普通师生和管理用户真正从中获益,形成平台、应用相互促进发展的正反馈。
因公出国(境)申请,外事领域的第一个流程;在职收入证明申请,人事领域的第一个流程;校内转账,财务领域的第一个流程……这些由王罡亲自完成设计、开发的领域标杆,无一例外是应用最广、好评最多的。
因公出国(境)申请作为平台上首个跨部门审批业务,业务本身涉及的环节众多。一位普通老师的申请审批环节就多达六七个,加之支持多人跨学院团组申报、学院职能部门并行审批,以及审批逻辑和控制规则精细,更是大大增加了流程实现的复杂性。虽然流程实现所需要的动态并行不在平台的设计功能中,但王罡认为,业务的合理需求就是平台改进的方向,为此他整个寒假都投入到支持方案的设计和实现中。
因公出国(境)申请流程的上线运行,支撑了每年9000余份校内审批的在线处理,使交大成为全国首个实现出入境审批业务全程线上办理的高校。而在平均每个申请经历9个环节、从申请提交到最终通过最快仅用8小时的高效背后,是69个节点构成的庞大流程图和215个字段组成的复杂表单。根据该业务实施撰写的《基于可视化流程平台的复杂业务流程构建案例》获评上海市高教学会信息管理专业委员会“优秀案例”,王罡也获得了2015年度“上海交通大学外事先进工作者”称号。
高质量的实施案例得到越来越多职能部门的认可。如今,资产、人事、科研、教学、学工等越来越多的领域也开始引入流程服务,国交处更是将其涉及的22项业务全线迁移到流程服务平台。2019年,由流程服务平台支撑的一门式服务业务已超过290项,占一门式服务内容七成以上,年服务人数36409人,82万余人次;原“一门式服务”App正式更名“交我办”,以全新UI、更多专属流程等亮点,提升使用体验。
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交大流程服务的成功经验获得越来越多的高校关注,该技术已被包括浙江大学、中山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上海大学在内的60多所高校相继采用。看到这个凝结自己多年心血的服务应用在更多广阔舞台焕发生机与活力,王罡深感欣慰。近期,教育部国际司也计划使用该平台,王罡在不到24小时就将刚刚拿到的需求转化为可实际运行的演示汇报系统,司办领导对平台的快速业务实施能力给予了高度评价:“2天达到的效果,超过了别人2个月的工作。”
对接师生服务,他是贴心的
从事一门式服务平台运行,王罡会接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咨询。他总会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帮助用户定位问题、分析问题,不厌其烦地协调同事、各业务部门来解决问题。与他有过接触的老师都有同样的称赞:“找王老师解决问题就是高效!”
在王罡看来,做好服务,首先要能“看得到麻烦”。当初创造性提出“服务和管理分离”的理念、开启校级流程服务平台建设,正是源自于此。
其次,还得“不怕麻烦”。“信息化,永远在路上”,不论是迭代优化,还是应对各种问题,王罡都不厌其烦,并视这些经历为自身学习积累的重要财富。
当然,过硬的业务能力、团队协作也必不可少。作为网络信息中心数据业务部的架构师,王罡对学校的信息化基础设施有着深入了解。而每一个目标的达成,不但需要总体设计、分解任务,还需要积极协调、充分沟通,令每位参与的同事既知道要做些什么,更知道为什么要这么做。“众人拾柴火焰高”,只有聚合集体的力量共同推动基础设施的不断进步、平衡发展,才能交出更多更好的让师生满意的答卷。
认真听取用户需求,想在前、做在先,8年时间,王罡与网络信息中心的同事们矢志提高信息化服务能力和拓展信息化服务领域,步履不停;也正是在他们的努力下,8年间,我校信息化服务实现从领域覆盖转向融会贯通,深入发展。
当前,流程服务平台已经成为学校信息化建设的一块重要基石,但这并非王罡工作内容的全部。在王罡心中,包括认证授权、数据交换、流程服务、统计分析、开放接口在内的每一块内容,都对支撑信息化建设发挥重要作用。不断完善这些基础设施,支持学校信息化走向更新的高度,才是他一直在努力的方向,也是他一直以来奋斗的终极目标!